這兩天辦公室的茶還沒涼透,腦子里總盤旋著甘肅老鐵駕車跨省來尋切菜機的事兒——不是因為他開了七個小時車從保定奔到這兒,而是他那句“再找不到心儀的,明天就打道回府”里的無奈,這句話很貼切這兩年餐飲人的困境。
這位甘肅老鐵可不是新手,在當地握著兩家酒樓,做餐飲十幾年,從后廚顛勺到前廳迎客,啥風浪沒見過?前兩年那陣兒,多少酒樓關了門,他硬挺著熬過來,本以為開春能松口氣,沒成想新的難題比疫情更磨人,后廚人手像抓不住的沙,招個切菜工,薪資一漲再漲,可還是留不住。眼瞅著后廚師傅們切菜切到手腕發酸,前廳催菜的鈴響得人心慌,他才動了心思:能不能用現代化切菜機替替人工?
有了想法就行動,可這一打聽,心直接涼了半截。切菜機市場哪兒是“魚龍混雜”能形容的?找上門的廠家張口就是“我家機器牛”“別家都是劣質貨”,說來說去全是優點,半點實在話沒有。他蹲在酒樓后廚琢磨:我要的不是“zui好的切菜機”,是“適合我兩家酒樓的切菜機流水線”——每天要切幾百斤芹菜、蘿卜,還得切肉絲、切片兒,萬一機器卡殼、清理麻煩,那不反而添亂?可問遍了廠家,沒人愿意蹲下來聽他說需求,只盯著他兜里的錢。
直到身邊開餐館的朋友拍了拍他:“你去三好瞅瞅,他們家做切菜機,實在。”就這一句話,他揣著半信半疑的心思,下午四點從保定開車出發,等摸到三好門口,已經是晚上七點,天早黑透了。
一進門他就坦言:“我就是來試試,要是還不行,明天一早就回甘肅。”這話沒讓人不舒服,反倒覺得實在——做餐飲的,誰不是在“試試”里趟路子?坐下來沒先聊機器,先問他:“兩家酒樓每天大概要切多少菜?主要切哪些品類?后廚師傅操作機器順手嗎?”他愣了愣,說這是這么多天來,頭一個不問他“預算多少”,先問“需求啥”的廠家。
其實切菜機這東西,哪是什么“通用款”?就像酒樓和面館用的能一樣嗎?酒樓要切的菜多、量大,還得兼顧切絲、切片、切丁,面館可能就側重切面條、切青菜,要求速度快。三好跟他掰扯清楚:市場上的切菜機說到底就分高中低三個品類,不是貴的就好,是“對的”才好。
聊到三好自己的機器,沒繞彎子,先把缺點擺到明面上。就說那臺三好801切菜機,進料傳送是通過傳輸帶自行帶入,但是確定也非常明了,就是不能實現快捷清晰,需要每次使用完都要進行一次清潔,但是新款三好806確改變了這一難題,但是對于老鐵目前這個情況,三好推薦他使用普通款就可以,他聽了點頭:“你不說我還真想不到,那可是大事。”
沒等他問優點,三好806數控切菜機的實誠勁兒亮出來:使用水槍之間可以清晰,關鍵部件能拆下來,后廚師傅自己就能維護,不用每次都等廠家來人,較為自豪的功能就是屏幕設定,要切3毫米的土豆絲,輸個數就能切得整整齊齊,不會像人工那樣時粗時細。他湊到機器跟前看演示,土豆塊倒進去,沒幾秒就變成均勻的絲,伸手摸了摸,邊緣光滑,沒碎渣——這要是后廚用,起碼能省兩個切菜工的活兒。
聊著聊著就到了半夜,他突然說:“我不是被機器打動的,是被你們的實在打動的。”沒藏著缺點,沒吹著牛,還站在他的角度想“后廚操作方不方便”“清理麻不麻煩”,甚至給他算:用這臺機器,一個月能省多少工錢,多久能回本。他拍了拍機器:“就它了,不用等明天打道回府了。”
其實三好哪兒有什么“過人的套路”?做切菜機這些年,靠的就是餐飲老板們一句句“實在話”喂出來的經驗。有老板說“機器清理太麻煩”,就改成易拆卸的部件;有老板說“切菜尺寸不準”,就升級成數控屏幕;有老板說“傳送帶容易壞”,就反復測試換更耐用的材料。這些改進,哪來的?全是像甘肅這位老鐵一樣的餐飲人,帶著后廚的難題來,帶著實在的建議走,一點點把機器磨得更貼合餐飲人的需求。
現在這臺三好切菜機已經發往甘肅,再過幾天就能進他的酒樓后廚。想想挺感慨:餐飲人熬過來不容易,做切菜機的更得陪著他們一起“實在”——你把他們的難題當自己的事兒,他們才會把信任交給你。
屏幕前的老鐵們,要是你也在做餐飲,也被“人手不夠、薪資太高”愁著,要是你也想找臺適合自己的切菜機,不管是酒樓、面館還是食堂,都能在評論區留個言:你家每天要切多少菜?主要切啥品類?咱們一起嘮嘮,哪款切菜機對你的路子。
400-6092-888